“评论得分太低怎么办?”万字评论佳句集锦免费送!
评论写作没有捷径,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多写、多总结。作为一名曾经的评论写作困难户,小编深知方法和素材对于写好评论有多重要!
前几天爱传播推出了雅昕学姐讲解评论写作方法的视频:评论做不到这一点,及格都很难!
今天,小编就从评论素材上再给大家送一波福利,从疫情、网络热点、学术教育、政治、社会发展5大方面,整理了2020年1月以来人民日报、曹林时评的评论佳句,帮助你啃下评论这块“硬骨头”。
(所选评论佳句希望在题目拟定、案例补充、观点启发、文笔措辞等方面帮助到大家)
专题一:疫情
疫情或许是21考研评论写作话题排行榜的Top1,以下16篇精选评论佳句,涵盖了疫情期间的一些典型现象,帮助大家以“案例+佳句”的形式为疫情类写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搞不定健康码的老人,如何“等一等”他们》2020.6.30 人民日报评论
1. 当很多年轻人都提前迈入“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时代”,苦苦追赶。
2. 能不能在更多公共场所和生活场景,为那些实在没有条件学、或者学得慢的老人保留传统的“慢选项”,让他们即便“不智能”也能在快时代下畅行?是不是可以研发照顾老年人实际情况的智能手机和应用,让他们更快上手?
3. 要知道,科技发展的本意是添彩而不是添堵。不妨多一些温度,增加未来美好生活的亮度,涵养我们这个时代的风度。
二、《比新冠病毒更具破坏力的是“政治病毒” 》2020.5.18 人民日报评论
1. 美国一些政客为了进行政治操弄,反复兜售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谬论,全然无视基本的常识,甚至不惜贻笑大方。这种违背科学精神、将疫情政治化的行为,正在侵蚀着全球抗疫的合作基础。
2.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不无忧虑地警告:“不要把这种病毒作为相互对抗或者赢得政治得分的机会。这很危险,就像在玩火。”
3.新冠病毒固然可怕,但比新冠病毒更具破坏力的是“政治病毒”。日前,16名国际卫生法学家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文提醒,基于恐惧、谣传、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的做法,无法将人们从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中拯救出来。
三、《人民日报:中国抗疫堪称“现场直播”》2020.5.9 人民日报评论
1. 从发现病例到应对疫情,中国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有据可查,完全公开。有媒体评论说,武汉1月23日“封城”举世震惊,如果这样的红色预警还唤不醒你,只能说明你在装睡。比尔·盖茨多次对媒体表示,“中国从一开始就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
2. “在中国,所有病亡都是悲剧,所有生命都标注了最高价值”,一位美国律师如是感慨。
3. 人类没有可以全身而退的第二个地球,也没有遗世独立的平行世界。中国企业捐赠给意大利的物资上,印着古罗马哲人塞涅卡的名言:“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这正是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
四、《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2020.3.27 人民日报评论
1.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
2. 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
五、《嘲讽他国抗疫,“狭隘的优越感”要不得》2020.3.24 人民日报评论
1. 中国是最早遭受疫情冲击、也是截至目前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更应对其他国家目前的遭遇感同身受。在疫情中经历过起落、体味过苦难的我们,相信比任何人更能理解这其中的滋味和道理。
2. 我们当然有理由为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也应当为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每个人的辛苦付出而感到自豪。但这不是贬低别国防控举措、嘲笑他国特殊国情和文化的理由。
3. 我们更要意识到,一些国家的少数人决不能与大多数国民划等号,少数西方狭隘的媒体和政客更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主流民意。
4. 在这次疫情中,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理解他国、他人,又何尝不是一次国民心态的历练与成熟。
六、《“回国添乱”?何必用舆论标签污名他们》2020.3.19 人民日报评论
1.这样的舆论声势把在海外的“祖国的孩子”排挤开来,对入境人员进行了“一刀切”,非但不友好,而且与疫情防控无益,应该予以警惕。
2.疫情面前,境内境外一视同仁。国门要挡住的是病毒而不是自家同胞、国际友人。
3.应该看到,在入境人员中,言行不当的人属于少数。我们要把个体与群体区分开来、把少数人与多数人区分开来。
4.还记得抗疫初期,国内防护物资紧缺,无数华人华侨、留学生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内购置、捐赠、运送物资,那架没有乘客的“口罩航班”仍历历在目。疫情当前,我们不会也不能放弃每一个中华儿女,不会也不能拒绝每一个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友人。
5.偏见是最大的误解,互谅是融冰的良方。
七、《他们没有铠甲,但愿意以白衣作战袍》2020.2.28 人民日报评论
1. 中国医生有多辛苦?有调查显示,24.6%的中国医生一周的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
2. 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与最凶险的疾病抢夺生命,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很怕“自己突然猝死”,但他又说不敢死,因为培养一个主任医师需要25年,他44岁,如果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3. 有人这样总结我国的医患关系,“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
4.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医者仁心的温度,不只在镜头里,更在现实的战场。
八、《女子离汉抵京事件:防控疫情决不能有“缝隙”》2020.2.27人民日报评论
1.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最怕一失万无。
2. 事发武汉,却也为全国敲响警钟。
3. 实践证明,要使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无风可漏、无隙可钻,就必须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任性的地方,规矩面前没有关系疏通的土壤,纪律面前没有利益交换的空间。
九、《“无接触商业”能否点燃街头烟火气?》2020.2.26人民日报评论
1.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无接触商业”能够减少疫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而作为新的经营模式,将很大程度重塑商业形态、重新定义服务场景。
2.能不能抓住机遇,能不能把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变成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既要靠企业的自主创新,也需要行业共同努力。
3.也要看到,无接触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服务标准缺失、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痛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十、《给志愿者的一封信:彩虹的身姿,暖心的力量》2020.2.25人民日报评论
1. 虽然衣服的颜色不一样,但大家心意一致、目的相同,无论是红色、黄色还是橙色,都是暖色系、正能量,犹如一个个“彩虹的身姿”,向无数人伸来援手。
2. 山东人孙吉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赶到武汉,为医疗队运送物资;让丈夫和儿子回新疆老家,49岁的何明荣留在武汉跑车,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招聘理发师,叶丽第一时间报了名,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免费理发……
3. 时间,不会把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磨掉,更不会忘记奉献者的名字,相反,那些为踏平坎坷成大道而奋战的人们,会被永远记住;那种迸发出来的精神光彩,会愈加夺目。
4. 哲人有言,好心为迷路者带路的人,就像用自己的火把点燃别人的火把,他的火把不会因为点亮了朋友的火把而变得昏暗。
十一、《全面禁止!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2.25人民日报评论
1.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当前的新冠病毒,追根溯源教训极其惨痛,都是全人类为个别人“舌尖上的任性”买单。
2. 《决定》将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野生动物范围以外的、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纳入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了网友调侃的“吃蝙蝠法律却管不着”的问题。相比与现有野生动物法,这无疑是对法律短板和漏洞的及时弥补,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篱笆。
3. 从内心深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平共处,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现实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二、《不宜过多报道和鼓励“扔下一万元就跑”》2020.2.16“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其一,这类报道多会刨根问底,从而违背了捐赠者的意愿,没有尊重他们的匿名捐赠权。
2. 其二,这种报道多了之后,会形成一种效仿。扔在机场,扔在行政中心,扔在派出所,虽然都是好心好事,但也都会带来一些“不安”和隐患。
3. 其三,应该多鼓励正规途径的捐赠,而不是反而增加很多中间环节捐赠方式,朴素的善意需要专业的引导。
4. “扔下一万元就跑”之类人自身也多不宽裕,这种让人心疼的民间善心,别收了,少点扎堆报道和简单鼓励,多点善意而专业的引导。
十三、《没有疫情教育的“停课不停学”学了白学》2020.2.13“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停课不停学”引发的认知混乱和基层反弹,见证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改革惰性和思维局限。
2. “停课不停学”貌似是教育部门作出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教育焦虑的一种体现。这种焦虑见不得孩子有“不学习”的时间,见不得半点儿“放空”。
3. 实际上,“不停学”是一个伪问题,中国的孩子何时停止过学习?
4. 眼前的现实,每天刷屏的新闻,跳动的数字和背后的人,热议的话题,知识分子的忧思,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最好的活教材。
5. 不停学,应该是跟着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些流着泪的人们融合在一起,脉搏一起跳动,思考保持同步,思考保持共鸣,而不是在抗疫大环境中隔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温暖小环境,等孩子们长大了再去回顾,等疫情结束后浓缩成案例写进教材,等总结时的陈词滥调和宏大叙事。
十四、《战“疫”信心,“火神山”燃旺 》2020.2.2人民日报评论
1. 这份速度背后是我们作为“基建狂魔”的强大建设能力,也体现了重大战役中中国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能力。
2.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越是艰难的任务,越能检验能力水平,越能激发人的责任担当。
3. 从除夕夜上百台挖机抵达现场,一夜间完成土地平整任务,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工人放弃春节休假,24小时轮班作业,再到128名党员建设工人“我们一定不负嘱托,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庄严宣誓……勇者逆行,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设者日夜兼程的无怨劳作。他们的分秒必争,见证中国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力量,挺立起灾难面前不屈的脊梁。
十五、《黄冈卫健委主任免职:一线指挥官,岂能“一问三不知”》2020.1.30人民日报评论
1. 身为阻击疫情的一线指挥官,如果连己方有多少“弹药”都不熟悉,如何将防控指挥得当、将物资调配到位,又如何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遑论“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
2. 从中组部明确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到中纪委强调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都在说明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绝不允许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形式主义存在,也绝不允许有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官僚主义存在。
3. 防控疫情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阻击战。
十六、《抗击疫情,没有“灾难经济学”》2020.1.28人民日报评论
1. 有人默默奉献,有人却在伺机牟利,口罩坐地起价、商品囤积抬价,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影响社会情绪,不利于现阶段的防控防治。
2. 灾疫面前,从来没有“灾难经济学”,越是在万众一心防控疫情的紧要时刻,越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市场”与“市长”,一个都不能缺位、错位、越位,更应各安其位。
3. 灾疫不可避免会留下经验与教训,这注定不会变成某些人经济意义上的财物,而只会成为我们未来前进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专题二:网络热点
在网络上爆发的热点,都来源于现实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思考,深度思考,才能在热点话题写作中脱颖而出。
一、《对张玉环案,别急于替受害者说“迟到的正义”》2020.8.8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作为正义最大的亏欠者,不正义最大的承受者,只有受害者说出来的正义才有力量,没有谁可以代替受害者说“正义没有缺席”。这不是鼻子一酸、一热泪盈眶就下判断的事,迟到带来的伤害是具体实在的,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是灭顶之灾。补偿到何种程度、追究到什么人才是正义,更多去听受害者说。
2. 实际上,改判只是一种程序上的纠错,正义离他们还很遥远。
3. 不要稀里糊涂地感动,不明不白地原谅,莫名其妙地释怀,新闻和案件不能这样烂尾,“迟到的正义”这种话还是留给受害者去说吧。“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这样的话从受害者嘴里说出来,才能让人释怀,让人放下,让人感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4. 正义的交代,首先需要受害者视角的确证,不放过每一个作恶者,不让生者绝望,抚平受害伤痛,然后才有属于旁观者的正义感受。
二、《90万人围观,成交区区10单,明星带货翻车为哪般? 》2020.7.14 人民日报评论
1. 明星带货“翻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粉丝群体与产品消费群体并不匹配。明星人气高,自然有人愿意“捧个人场”,但要让大家“捧个钱场”,还要看商品能否满足消费需求。
2. 事实上,直播带货也有专业门槛,明星人物到了另一专业领地,如果固守以往的工作路径和表达模式,或是单向度展示、说教,未必适合直播带货的互动交流,未必能激发观众下单的欲望。
3. 相比那些出色的专业带货主播、素人主播,明星主播未必具有绝对优势。倘若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割韭菜”,“翻车”只是早晚的事。
三、《“一剪梅”海外爆红,37岁的老歌为何如此“上头”? 》2020.6.23 人民日报评论
1. 经典作品在解构和再创作后,用以表达别样的内涵,成为了全新的米姆(meme)。所谓米姆,就是一种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流行的互联网文化基因,它在复制扩散的同时变异演化、推陈出新,也可以理解为国人常说的“梗”。
2. 毕竟,黄钟大吕与乡间小调互不冲突、经典大作与草根涂鸦交相辉映,大制作与小创意亦可相映成趣。在新技术带来更多可能的今天,我们不妨以更加流动、开放的态度理解这种流行文化。
3. 无论如何,曾经抚慰国人心灵的《一剪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海外网友有机会放下“望远镜”,透过“显微镜”检视东方之美,甚至端起“放大镜”开始摩挲端详,试着去理解凝结其中的智慧,感受活力四射的时代,憧憬互鉴互惠的未来。那么这样“上头”的好酒,或许可以多来几瓶。
四、《“虎子”虎还是爱心“糊”?不妨多点“冷静的慈悲”》2020.6.4 人民日报评论
1. 伴随着质疑与回应、调查与公开,这件事在“反转”中成为一个多棱镜,折射出爱心与消费、营销与欺骗、苦难与围观、善意与信任的张力。
2. 第一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心?在每一个慈善行为中,我们既不能把爱心当作“怜悯同情的施舍”,也不能视作“理所当然的应得”。
3. 第二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真实?在爱心与慈善面前,全部真实或许才能称得上是真实,也才不辜负每一个热心人。
4. 第三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性?面对碎片化的互联网世界,不能依据片面真实就做价值判断,不应以偏颇成见取代独立思考,不可以个人宣泄伤及公共理性,我们呼唤的理应是“耐心的求解”和“冷静的慈悲”。
五、《“不可能打工”!流量追捧下的“网红文化病”咋治》2020.4.21 人民日报评论
1.即便有“流量潜质”,也不应被恶意消费。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一些直播平台倘若借“不打工”的梗来营销炒作,传播“坐享其成”的扭曲观念,岂不贻害无穷。这样的“网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热度,更应该凉一凉。
2.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追。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言行,纵然能抓住“眼球”,也不可能换来“回眸”。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网红兴起、流量汹涌并没有必然的“原罪”,而为了红、为了火、为了利却突破底线、毁坏三观,则是在“纵恶”。
3.“网红”需要流量,更要有文化。
4.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涵养健康发展的精神气质,需要从每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点责任做起,更需要每个互联网平台不作助攻,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六、《看高管涉性侵案报道,伪平衡只会在互相抵消中搅浑水》2020.4.16“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一般认为,平衡就是给双方平等的说话机会,不迎合,不站队,不带节奏,尽可能将相关方声音都得到呈现,以便于读者作出明智的判断。
2. 平衡不是这样“僵化的平均”,而要有更多层面的权衡。两方天然就不平等,强弱是失衡的,如果在报道时使用一种“僵化的平均”,平均地呈现两方声音,对弱势的一方就是极大的不公,对女孩非常不公平。
3. 平衡不是消极记录,而是积极在交叉调查中去向事实掘进,通过追问逼出真相,让撒谎者自相矛盾,让证据打脸谎言,把关键证据逼出来,让证据自己去说话,一篇好的报道是自身的最佳社论。
七、《县长“硬核”带货,哦买噶买它!》2020.4.1 人民日报评论
1. 严格来说,“县长+直播”的打开方式并非首次,却因为这次疫情有了更多现实的考量。可以说,选择直播带货,是无奈之举,也是主动为之。
2. 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让人读出了他们奔忙在一线的日日夜夜,了解了他们对这方水土的无限热爱。
3. 往长远看,一条网络拓展的不仅仅是销路,还连着优质教育、智慧医疗、乡村旅游等通道,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助力。
4. 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提速,也在推动着乡村发展不断提速。
5. 对这些既能在乡野里扑下身子、又能在直播间挺起胸膛的干部们,愿意去探索、去尝鲜,我们多些鼓励与宽容又何妨?
专题三:学术教育
作为一名考生,学术、教育与我们息息相关,对这类话题的写作,既要以学生的视角感同身受,又要立足全局,进行综合考量后亮出观点。
一、《还是手动给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点个赞》2020.8.5“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这次讨论是这几年关于高考作文最深入的一次,将一个隐秘的、弊端多多的问题变成一个公开议题,将关于作文的公共讨论从浅表热闹的“作文命题”深化到“什么样的作文才配得上满分”的价值层面,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功不可没。
2.项飙教授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说,“世界要你做的,也就是对复杂事情的清晰描述。我不会被话语蒙蔽,我总想把说法拧干,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干货。我不会被话语蒙蔽,我总想把说法拧干,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干货。”
3.把高考作文完全当成一个特殊的东东,拒绝用公共写作规则去衡量,这其实也是对作文的矮化。应试功利中的潜规则,不能高于公共写作规则。
二、《浙江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侮辱了语文》2020.8.3“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作者读了很多书,可惜食而不化,思想上消化不良,表达上又染上了流行的炫技病和学院腔,便成了一场文字灾难。全文的亮点,也就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了,其他都是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制造阅读障碍的欧化语态,牵强附会硬掉书袋的引用,叠床架屋的复杂长句,完全不想让人读明白的生僻字堆砌,简单道理复杂化的臃肿浮夸。
2. 好的评论,应该能让人在一气呵成的流畅阅读中感受思想的深度,语言最大限度地隐身,让读者入思想之境而感觉不到语言“中介”的存在。
3.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抽象程度太高,高到不仅自己无法驾驭,读者更无法理解。
4. 无意针对考生,满分就该接受满分标准评判。
三、《报北大考古的女孩给了很多人一记闷棍》2020.8.2“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正是这种庸常成功经验对自由想象的扼杀,使人们对成功的想象是那么的单一。
2. 当然,考古未必是其真热爱的事业,人在每个阶段的想法不一样,也许历尽千帆之后她又发现了新的热爱,但她起码在这个重要阶段敢于去自主地做出判断,敢于在价值排序中把兴趣和热爱放在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
3. 被单一梦想和当下利益锚定的鸟们,被物欲和浅见囚禁的鸟们,就不要用你被囚禁的“安稳”,去嘲笑飞鸟的自由了。
4. 牺牲自己的热爱,寄望于他者导向的专业的“热门性”和“赚钱性”为自己未来保底,是舍本逐末。
四、《考600分还复读!学霸的世界让人傻傻看不懂 》2020.7.30 人民日报评论
1. 拉长视野来看,象牙塔中有人生成长的更多可能,获得入场券不等于赢得比赛,挤入名校却不能适应大学节奏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这也提醒考生更加理性平和地衡量高考和考分对于自己的意义。
2. 复读不仅是一场应试准备,更是一种人生隐喻,它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每一种选择背后的代价。在追求更高的分数之外,珍惜时间与精力,把握好每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恐怕是我们更应该汲取的哲理。
五、《“救教育”就是在“救香港”》2020.7.15 人民日报评论
1. 让教育回归教育,让校园免受歪理邪说的侵染,香港教育才有未来,香港社会才有未来。
2. 教材、考卷成为“港独”、暴力思想的助攻,别有用心之人为错误思想扰乱教育大开方便之门,其害之烈,甚于毒药!
3. 救救孩子,必先救救教育。开展相关法律教育,既是特区政府的法律责任,也是根治教育之病的良方益策。
4.孩子是香港的未来,“救教育”就是在“救香港”。香港的教育乱象如不刹住,香港的政治乱象将无休无止。
六、《对苟晶少些恩主意识,就会少很多反转愤慨》2020.7.5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虽然苟晶之前的一些“夸大”叙述,情有可愿,从其求真相的角度可以理解,但苟晶也应理解公众的某种不爽,毕竟事实有出入,正如有网民所说:舆论不要苛求一个完美受害者,当事人也别把自己扮成一个完美受害者。
2. 我不担心透支信任,我倒担心这种动辄反转的架势,可能吓得人不敢维权表达了,维权时你必须保证每句话都正确,每个细节都严丝合缝,不能与最终事实有半点不同,否则就会被拷问和反噬。我还是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原则,严对施害者,宽对受害者。
3. 舆论不应该由一方主导,故事不应该由一方讲述,掌握真相的人更有说出事实的义务。
七、《仝卓高考作弊虽远必诛,这记杀威棒锤的是时候》2020.6.12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 不是儿坑爹或是爹坑儿,而是坑规则者反被规则所反噬,践踏规则的人被规则修理了。
2. 建立在那个高考舞弊上的收益和人生成功,此时全部成为耻辱,这种从颠峰到谷底的落差,成为“迟到正义”的一种报复性补偿:报应和惩罚迟到了,但代价更加昂贵。
3. 这件事从发酵到今天,一查到底一撸到底,查了个底儿掉,强化了社会自上而上的那种共识,高考公平是天大的事儿,那不只是规则,更是人们的信仰,人们眼里绝对揉不进半点沙子,虽远必诛。
4.这次正值高考季的事件,是一次警醒,一次威慑,也是一种社会共识的再凝聚,碰高考公平这个高压线,只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八、《北大毕业生干中介,双语女硕士做保姆,是人才浪费还是社会发展?》2020.6.11 人民日报评论
1. 对于年轻人来说,学历给予我们的应该是选择的底气,而非就业时的枷锁。
2. 每一份工作都自有其价值,无论它是“高大上”,还是“接地气”。房产中介以自己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买到合适的房子,何尝不是在温暖人们“住有所居”的梦想?名校毕业生走进偏远山区成为一名老师,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的烛火,谁能说他的学识是在浪费?还有很多优秀年轻人远离繁华城市、选择扎根乡土,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在展现一代人的担当?
九、《钟美美是教育包容度的一块试金石》2020.6.1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
1.成年人主导的话语空间中,孩子们是缺席的。不要用成人的霸权尝试去打压这种戏仿,满足控制欲,而应该学会去倾听并看到自己的影子。
2.有人可能会把钟美美模仿老师的视频看成“童年消逝”的表现,这是对波兹曼的误解。这种模仿,其实也是童年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时代可能在重塑童年,而不是让童年消逝。
3.童年不是“被控制”,也需要表达、被听到和被尊重。对钟美美的态度,考验着我们教育的包容度。
十、《破除论文“SCI至上”》2020.3.2 人民日报评论
1. 尽快扭转“论文挂帅”“SCI至上”等现象,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
2. 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而是为了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加快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评价体系,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3. 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专题四:政治
中美关系、香港问题是今年最突出的政治话题,以下6篇评论精选帮你梳理了今年以来的典型政治事件。
一、《满身污迹却大谈“清洁网络”,美政客又在讲笑话》2020.8.7人民日报评论
1.继蓬佩奥宣称推出“清洁网络”新举措后,特朗普宣布45天后禁止与字节跳动及微信交易 。自身污迹斑斑却大谈什么“清洁网络”,难道在美政客眼中,“棱镜门”“方程式组织”“梯队系统”等网络监听监视行为是“清洁”的标志,“斯诺登事件”“维基解密”等曝光的美国丑行是安全的象征?己身不正,却一而再再而三滥用国家力量打压遏制中国企业,赤裸裸的霸权行径为世人所不齿。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方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之上,公然大开历史的倒车,沦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注定不得人心,必将自食其果
二、《颠倒黑白的涉港报告就是废纸一张》2020.8.7 人民日报评论
1. 任由暴徒横行、暴力肆虐,坐视市民生命安全受到伤害却不作为,才是对人权真正的侵害。
2. 不难看出,某些英国政客还在殖民旧梦之中,对香港总是抱着“帝国思维”和“主人心态”,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恶习定期发作。
3. 任何外部势力如果低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都将是愚蠢的错判。
三、《TikTok遭困,美政客的行径与抢何异!》2020.8.3 人民日报评论
1. 前有法国的阿尔斯通,今有中国的华为、TikTok,美政客的强盗行径,狠狠砸烂了自己标榜的“市场经济”招牌。把霸权当成国家安全,进行超越法律和商业规则的政治操弄,才是其“自由”“公正”幌子下的真实嘴脸。
四、《指责香港因疫情延后立法会选举,是赤裸裸的“双标” 》2020.8.1 人民日报评论
1. 事实上,特区政府从香港疫情实际出发,把抗疫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哪里是什么“政治考量”,分明是生命考量、健康考量、市民考量!特首林郑月娥已经明言,“看疫情不看选情”。
2.罔顾疫情蔓延态势,罔顾市民生命安全,“揽炒派”才是酿成疫情扩散的推手,将政治私利凌驾于全体市民的安危之上!
五、《人民日报评孟晚舟事件:政治打压不会遮蔽正义,更不会阻挡中国科技进步 》2020.7.24 人民日报评论
1. 事实再清晰不过,汇丰以插刀华为递交“投名状”、充当“马前卒”,美国一手炮制了孟晚舟事件。
2. 孟晚舟事件是美国胁迫华为的一个棋子,是美国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阻止中国领导下一代通信技术而刻意制造的政治杠杆。这样一种科技霸凌主义,目的就是要阻断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升级,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和经济霸权。
3. 对中国而言,没有人恩赐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我们不能因为外部压力而走向自我封闭,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合作,才能战胜暂时的困难、拥抱民族复兴的前景。
4. 正如华为所言,“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六、《“甩锅”不成就退群,美国无赖行径何时休》2020.7.8 人民日报评论
1. 从一开始威胁“停缴会费”,到声称永久“断供”,再到如今正式通知退出,美国的做法不仅违反自身国际义务,而且破坏国际抗疫努力,暴露出美国政府“甩锅”世卫组织不成就退群毁约的无赖行径。
专题五:社会发展
国内外的社会发展有进步,有困难,也有灾难。下面6篇评论精选可以帮你积累社会发展类素材。
一、《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起点》2020.8.7 人民日报评论
1.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许多地方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终点”与“起点”,蕴含辩证思维,体现了我们党造福人民的不懈追求,彰显了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境界。
3.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足以彪炳史册。但也应清醒看到,返贫致贫的因素还会存在,相对贫困还会存在。唯有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
二、《传统技艺焕发时代魅力》 2020.8.6 人民日报评论
1. 传统技艺的魅力令人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沉淀着文化的韵味。
2. 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传承的关键在于人。
3. 阿木爷爷”通过视频的方式让榫卯技艺走红,使更多人对此有了认识、产生兴趣,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让传统技艺拥有新鲜感,给老旧物件注入时代性,用年轻态的方式来呈现,将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用户画像”,用好更要管好 》2020.7.17 人民日报评论
1. 总的来说,数据交易流通将有效促进企业乃至行业效率提升。
2. 一方面要规范数据交易,增加违法成本、堵上技术漏洞。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不断满足市场主体的数据需求,挤压非法数据贩卖商的生存空间,方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3. 大数据时代,数据开放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数据安全则是数字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四、《你是“国粉”吗?国货发光,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2020.5.10 人民日报评论
1. 有人说,正是这耀眼的责任,刷新着品牌的形象,升华着创新的灵魂,点亮着发光的国货,砥砺着制造强国的梦想。
2. 国货兴“潮”的背后,莫不折射出发展理念的更迭、聚焦市场的创新、根植文化的自信。这也说明,以核心技术、文化浸润赋予产品生命,以品质信誉、责任担当推动品牌升级,才能更好适应国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实现中国品牌向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五、《5G赋能千行百业 》2020.4.24 人民日报评论
1.5G给个人通信带来的或许还只是量的变化,但对很多行业而言则是质的提升。5G赋能交通,使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成为现实;5G赋能能源业,智慧风电场、智慧矿山提升传统工业部门的数字化水平;5G赋能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经济智能化发展……
2.从横向看,5G将融入千行百业;从纵向看,5G将带动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其上游是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中游涉及网络建设及运维服务,下游则是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及终端产品。
3. 让5G网络等新基建蓬勃发展,既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也要探索完善商业模式,减少巨额投资带来的风险;既要关注下游应用的开发,也要重视全产业链及产业生态构建;既要加速建设,也要加强统筹,避免重复建设、产能闲置。
六、《那么多动物死于澳洲火灾,人该做点什么 》2020.1.10人民日报评论
1.飘着橙色烟雾的天空令人惊愕,野生动物在火舌前惊惶逃窜的身影令人揪心,一名叼着奶嘴的小男孩在消防员父亲葬礼上替爸爸领勋章的画面更是刺激了人们的泪腺。
2.灾难面前,考验人的智慧,更需要人的行动。这次澳大利亚火灾中,有数百人因林火相关罪行被处理,还有不少报道提及消防力量的缺乏与民众对政府灭火、救灾不力的指责。
3.每每看到树木在火光中倒下的画面,我都会想起河南淇县鱼泉村一位97岁的老人靳月英,想起她种树的难。
4.澳大利亚的大火不会永远燃烧下去,但是保护生态的种子必须尽早种下,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行动必须持之以恒。
5.火舌一闪,几小时就是一片焦土;荒山荒滩荒沙变绿,却需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
6.不是有希望才干,而是干才会有希望。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多。
以上就是这份评论佳句集锦的全部内容啦,转发本文至朋友圈保留1小时以上,或者分享至微博并@爱传播新传考研,将截图发送至任一小助手,即可领取本期推文的word版哦~
风里雨里,爱传播一直在这里陪伴你。
主编:羽生生
编辑:小听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网传专栏
往期好文👇
疫情中的传播反思,学界大佬在线化重点!!全网苦等顾佳手撕渣男,等了个寂寞?!一年狂揽 9000 亿,风口上的网络直播能飞起来吗?川大魔性招生视频火了!你能看出多少传播技巧?
JK少女不雅动作、腾讯老干妈、杭州女子失踪案等| 7月热点分析
无良营销号终于被禁了!带血的10万+还会有吗?拿什么拯救我的暑期焦虑?上岸的他们有解毒秘籍!听说上岸要整理30多个专题?热点专题如何整理?
洪水严峻,为什么灾难新闻不能萌化?
偷偷帮你找了竞争对手的复习进度,快来看看!
“杭州女子失踪案”2小时反转2次,官媒这次翻了个大车!热腾腾的录取通知书出炉啦!快来沾福气!考研太饿偷外卖被刑拘?真相只有一个……健康传播成今年最热考点!高分答案都在这,速来!“外交天团”再添大将!国际传播缘何常考常新?千万别错过!新传考研“周年考点单”来啦!女团审美变迁史:从“爱哭才会赢”到“看我乘风破浪”网红李子柒真的不配进考卷吗?高考作文最全解析!这些命题考点值得关注考研er暑假复习【后悔清单】,真羡慕你可以提前看到是笑话还是公关佳话?腾讯的危机公关解析来啦!前有罗志祥,后有朱朝阳,时间管理还真是个技术活!速来!【1月-6月】的热点事件都给你打包好了!火箭少女解散,中国第一女团,她们做到了吗?这是今年新闻传播学最重要、最全面的学界热点合辑!中国式社交暧昧,靠着微信「拍一拍」拯救了!新传版“乘风破浪的哥哥”强势来袭,快来为你的哥哥打榜啦!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 一篇搞定传播学理论最难考点不会看书?不会读论文?不会整理笔记?几剂良药送给你!
蓝皮书专栏
智能媒体这样答,才能得高分!| 蓝皮书10
高分经验贴
二本末流、工科跨考、在职考研的我经历了什么?
状元养成记:二战5个月423分,快把命都拼完了若选择二战,我能成功吗?复旦二战397,小姐姐给你这些忠告…一战419 ! 快来看看高分学姐的成功之道(内附详细作息表)| 兰大大连理工 | 有时候考研是门玄学,但脚踏实地一定是制胜法宝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5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